Let’s Summarize #
介绍了go的垃圾回收器是如何标记正在使用中的内存的,go中采用的是并发三色标记清除算法(concurrent tricolor mark and sweep),先结合字面含义解释几个事情。
基本概念:
- 并发,这里的并发指的是GC逻辑和我们的应用处理逻辑是并发进行的;
- 三色,为了区分哪些对象是可达对象(正在被引用的),哪些是不可达对象(没有被引用的),使用了黑色、白色来区分,因为这个标记过程是通过递归渐进式的扫描,过程也需要用到灰色。
mspan & mspan on scan:
GC扫描标记过程是比较耗时的,如果一个对象中没有任何指针字段,那么完全不需要扫描它,如何识别一个对象有没有指针呢?在内存分配的时候,就可以提前介入处理了。我们知道P下有mcache,mcache根据不同对象大小建立了很多不同大小的span,每个尺寸的span都有两类,一类是普通span,一类是span no scan。后者在GC扫描标记过程中是不需要去扫描的,就是说如果当前扫描到一个对象,发现其是在mspan no scan中分配的,则可以直接将其标记为黑色,结束当前这个对象的递归扫描;而如果是分配在普通mspan中的,那么就应该将其标记为灰色,并将其放入到workpool中,供mark workers取出并继续递归扫描其内部指针。
write barriers:
这里的写屏障可不是处理器提供的锁屏障哦,很多人一听名字一样以为是一个东西。处理器提供的write memory barriers,是一种内存同步原语,而这里的write barriers指的是编译器安插的一些指令,用来跟踪程序和GC并发执行期间对一些指针所做的更改,避免正在被引用的对象被错误地回收掉。
大致GC过程:
进程启动时,就会启动一些mark worker,用来执行一些标记工作。触发GC时,比如显示地执行runtime.GC(),首先会通过抢占式调度通知各个G停下来,M和P解除关系,P被抢占,M被放到空闲M列表,G放到全局queue,打开write barriers,就是一个开关,对指针进行操作时走到一个记录指针修改的分支记录一下。
每个P准备一个mark worker,mark worker开始扫描G的栈上的一些变量,称为roots对象,然后递归地进行扫描。这里用到了前面的三色标记,刚开始所有对象都是白的,然后这些roots对象全部染成灰色的。然后重复执行下述过程:
- pick 1个灰色的,将其染成黑色的;
- 然后将其内部指针指向的对象全部染为灰色的; 重复执行这个过程,最后只有两种颜色的对象:黑色的,白色的。
黑色的就是正在被引用的,白色的就是未被引用的。
GC过程中第一次STW是为了打开write barrier,然后就开始mark,这样标记完一遍之后,其实不彻底,会造成某些被引用的对象被错误地回收。解决办法就是将write barriers记录下来的被修改的指针,重新递归扫描标记一遍,就OK了。
这个扫描过程是借助了一个workpool+mark workers来实现的,实现也算比较优雅吧。